髂动脉狭窄

首页 » 常识 » 预防 »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
TUhjnbcbe - 2023/3/15 20:32:00

新海南客户端、南海网、南国都市报记者张宏波

11月15日,一名54岁的海南患者和一名60岁的浙江患者在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(以下简称“乐城先行区”)完成了心脏支架手术,与以往不同的是,这两名患者此次手术使用的是全球首款金属材质可吸收支架,支架在植入后一年内基本可以完成降解,免于金属异物在体内残留。

这是Magmaris西罗莫司洗脱可吸收冠脉镁合金支架在中国的首次临床应用。中国科学院院士、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教授表示,临床上对既能够有效解除冠脉阻塞,又能避免永久存留的支架需求强烈。得益于乐城“先行先试”*策,这款镁合金可吸收支架为患者提供了治疗的“更优解”,这一国际创新药械产品在乐城落地应用,将惠及更多患者。

中国科学院院士、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。

1、现状:心血管疾病增多可吸收支架对治疗有积极作用

近十年来,中国心血管疾病呈爆发式增长。对冠心病、心绞痛、心肌梗死患者而言,支架手术是非常有效的治疗手段。“通俗讲,患者冠脉发生狭窄或闭塞会导致心肌缺血,从而发生心绞痛或心肌梗死。通过球囊扩张以及支架植入可以开通狭窄或闭塞的血管,恢复血流。”葛院士说。

“以往,在实施类似介入手术过程中,一般都是植入钴铬合金或金属药物涂层支架。不锈钢或钴铬合金支架植入到血管中后,可能导致内膜增生,远期会有再狭窄的风险。”葛院士介绍道。

冠心病支架产品的安全性、有效性、可降解,一直也是国际药械企业努力的方向,即支架在完成开通血管的任务后能够完全降解。而德国百多力公司生产的Magmaris作为全球首个金属材质的可吸收支架,自年在德国获批以来,至今已在全球范围内超过50个国家和地区上市并应用于临床。

引进更多全球先进药械,为广大患者提供“全方位、全周期、高质量”的治疗服务一直是乐城先行区的“使命”。凭借“先行先试”特许*策优势,乐城成功引进了Magmaris西罗莫司洗脱可吸收冠脉镁合金支架。

2、福音:全球首个金属材质的可吸收支架在乐城首次临床应用

据介绍,Magmaris采用已获专利的镁合金材质制成,该镁合金可以在人体内完全降解为镁离子,并被周围的组织吸收或被排泄出体外。与目前国内已上市的聚乳酸材质的可吸收支架相比,Magmaris支撑性更好,能为病变部位提供足够的支撑力。同时,其降解时间更短,在12个月内能够完成95%的支架降解(聚乳酸支架吸收时间约为24-36个月),有效降低晚期支架内血栓的风险。

11月15日,葛均波院士团队执行了Magmaris西罗莫司洗脱可吸收冠脉镁合金支架在中国的首批应用手术,术后患者情况良好。葛均波院士表示,本次使用该产品的两名患者年龄在50-60岁,按我国平均人均85岁左右的寿命,接受支架治疗后,还有很长的生存时间。

“在乐城首次应用的这款镁合金支架,为冠心病患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。”葛均波表示,镁元素本身也是人体必需的元素之一,支架植入体内后实现了开通管腔的效果,一年左右基本可以完成降解,免于金属异物在人体内的残留。

葛均波说,可吸收支架对年轻患者来说,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。本次使用这款产品的患者,术后仍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,也希望更多年轻患者受益于这款国际创新药械,从而提高生活质量。

3、高地:乐城特许药械等优惠*策将为患者提供更多治疗选择

近年来,乐城先行区引进的众多先进医疗技术、装备、药品,对于患者而言,乐城为他们的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。而对于葛均波而言,乐城则为他和团队实现研究突破提供了平台。

年,葛均波院士团队正式入驻乐城先医院。年他带领团队,在博鳌乐城完成了两例全国首例手术:一例是完成国内首例机器人辅助下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(PCI)手术,这标志着机器人在我国介入治疗的使用迈出了重要的一步。紧接着,他带着团队顺利完成了肾动脉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术(RDN)的临床应用,开启了我国高血压治疗从“单纯药物治疗”走向“微创介入治疗”的时代。

随着特许药械等优惠*策的破局落地,一批批优质资源纷纷入驻,乐城先行区已经初步搭建起“产学研”为一体的产业生态圈架构,这标志着乐城正从“*策高地”向“平台高地”迈进。目前乐城先行区已有签约51个院士及国内优秀的各学科专家团队入驻。国际排名前30的药械企业全部在乐城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,成为国际创新药械率先进入中国最主要的通道。截至目前,入驻乐城的数十个院士专家团队已完成超个全国首例手术,其中葛均波及其团队也参与过其中多台首例。

如今,乐城正在聚焦园区医疗机构的专科发展,着力推进产城融合,以及进一步放大临床真实世界数据应用试点工作效应,在创新药械落地上跑出乐城速度,让更多人看到医学技术和器械创新的力量。葛均波希望,未来有更多的创新技术应用于临床,用最好的心血管诊治技术惠及最广泛的大众。

1
查看完整版本: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